第825章 测试,目标特征提取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25章 测试,目标特征提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5章 测试,目标特征提取

  当然,用弹道导弹反航母肯定不是这么简单,搞个目标分类算法就解决了。

  首先,进行“目标分类”的前提是探测到目标。

  但如何让弹道导弹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能克服黑障正常使用雷达,就是个巨大的问题……

  降低再入速度到5倍音速以下可以从根源上避免黑障产生,然而低速的弹道目标对于防空系统来说属于最容易处理的靶子,也就违背了用弹道导弹反舰的最初目的。

  如果等到过了黑障区之后再开雷达,那反应时间又太短了,根本不够导弹进行姿态调整。

  其次,打击之前想要在茫茫大洋上找到航母战斗群的位置,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全球海洋监测体系。

  而眼下这会,华夏才刚刚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陆地传输式遥感卫星。

  第二和第三颗则是马上就要发射的资源二号01和02——

  也是常浩南这次赶在春节之前跑出来搞技术测试的最初原因。

  至于海洋遥感卫星……

  对不起,还一颗都没有。

  总之,至少在2000年,搓出反舰弹道导弹这件事还是只能想想——

  大多数人甚至想都不敢想。

  反倒是王晓模的想法比较现实。

  尤其是常浩南之前就考虑过,在C808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一款舒适度和航程都超过或者不亚于P3C的反潜巡逻机。

  在当前对抗主基调是斗而不破的大背景下,这种装备的重要性即便不说超过战术飞机这类常规主战装备,至少也不会更低。

  想到这一层,常浩南当即转头看向旁边有点插不进雷达相关话题的梁绍修:

  “梁工,咱们空警200,没在硬件上做对低空目标屏蔽吧?”

  由于预警机在开发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功能还是对空探测,因此不乏有些型号直接在硬件上限制了电磁波的纵向俯角,以求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地面回波带来的干扰。

  更有甚者,会在天线下面设计一个屏蔽层,直接把大俯角的下射电磁波给挡住。

  常浩南当初做方案的时候肯定是没有这玩意的,但难保过去这两年里会不会给加上。

  “没有,只是在雷达后台程序里做了下视角度限制”

  梁绍修回答道:

  “而且因为还是原型机,所以这个限制可以通过特殊命令解除,常总您有新的目标识别程序的话,也是在这修改一下软件部分就行。”

  由于飞行员和地勤都不是专业的飞机设计人员,所以量产机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为了避免有人乱搞,都是把软件程序给锁死的,只会留下一些预设的输入输出端口。

  但原型机或者技术验证机会有一個类似“开发者模式”的状态,让工程师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修改。

  “放心,不需要大面积改动现在的程序。”

  常浩南回头看向跟着自己过来的工作人员。

  后者随即会意,把一个随身携带的密码箱拿了过来。

  打开之后,里面放着几块硬盘。

  “我已经把目标特征提取和分析功能封装成了一个模块,只要插入到现有的数据处理代码后面就行。”

  话虽如此,但预警机上的操作计算机毕竟不是家用电脑,搞个.msi格式的安装文件然后等着自动完成就行了。

  后世在军用终端上大规模应用的WindowsXP,这功夫还属于只有最新款PC才能安装的新潮玩意。

  对硬件要求极高,而且还不稳定。

  就跟2023年的win11差不多。

  而且还没正式发售呢。

  所以,常浩南最后用了将近一个星期,才彻底完成程序更新和必要的地面测试工作。

  甚至比他之前写程序花的时间都长。

  当然,这些天里面,梁绍修他们也没闲着。

  而是帮着跟海军领导进行协调,借用过来了一批训练用的假目标。

  不是自航式诱饵那种高大上的东西。

  而是单纯土法上马,在浮标上安装不同样式的模型,或者是角反射器。

  用来在非实弹训练中低成本模拟从舢板到驱逐舰在内各种体量的目标。

  属于是早年间军队要忍耐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

  好处是只要用个交通艇或者拖船就能布设,用完之后还能无损回收。

  但后来发现效果其实还不错。

  不过,因为是浮标,所以肯定没办法布设在公海大洋之类的地方,只能在相对浅的位置上发挥作用。

  ……

  除夕前的最后一天。

  “常总,北海舰队的同志发回消息,说他们已经把预设的35个假目标全部设置好了,另外,正在附近海域训练的107、110、和519三艘军舰也会配合我们,作为真实舰艇目标,跟角反射器的信号特征进行对比。”

  梁绍修挂断电话,对旁边不远处的常浩南说道。

  后者此时正在塔台的落地窗,前看着空警200从停机坪驶上滑行道:

  “通知20001号机,准备起飞吧。”

  如果讲道理的话,那常浩南作为副总设计师,梁绍修在空警200项目中应该算是他的领导。

  只不过这次测试的内容其实跟预警机本身没什么直接关系,双方更接近合作。

  之所以在空警200的框架下进行,只是单纯为了方便而已。

  况且,从96年年末解决运8平台机翼结冰问题那次开始,梁绍修其实相当于一直在跟着常浩南学习。

  跟当年601所的林示宽一样,算是常浩南带出来的半个徒弟。

  所以,才有了眼前这总师向副总师汇报情况,然后副总师向总师下达指令的奇怪一幕。

  几分钟后,空警200拖着四道淡淡的黑烟,从跑道末端腾空而起,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常总,之前绍修同志就没少跟我抱怨,说这涡桨6的性能还是有点拖后腿啊……”

  王晓模看着半空中还没完全散掉的黑色尾迹,对旁边的常浩南说道:

  “我听说去年你们航空动力集团成立的时候,提到过一个涡桨发动机的研制计划?”

  显然,这是在暗示……或者说明示,想要一台性能更好的涡桨发动机。

  或者说,一个性能更好的飞行平台。

  这个话如果是梁绍修说,就不太好拿捏建议和不满之间的度。

  但王晓模跟航空系统不沾边,反倒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确实有。”

  常浩南点点头:

  “但是那个机子的设计功率才1600kw,计划是给10吨级直升机,或者运7那样的20吨级涡桨用的,不是一个级别。”

  “至于4000kw级别的涡桨么……我也不说那些虚的,目前确实排不到太高的优先级。”

  “我们这边的研发能力其实是有,但技术人员的数量还是太少,同时兼顾不了太多型号,只能先搞最急需的……”

  “……”

  当那架空警200重新降落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三个小时之后了。

  按照常浩南的测试要求,飞机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目标进行四轮搜索,也就是大体相互垂直的两条之字形航线。

  对于航程本来就有些捉襟见肘的空警200来说,这甚至是原型机首飞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飞行……

  在地勤人员赶过去对飞机进行维护的同时,机上工程师也已经把记录下来的雷达数据取下来,交给了常浩南。

  兴城基地这里自然不可能有超算用。

  好在只是查看一下结果或者简单调参的话,用普通电脑就可以。

  但如果后续需要改进算法,那就得回京城再搞了。

  “我们按照第一次完成搜索时的顺序,给1-39号目标分别做了标记。”

  负责跟进试飞的雷达操作员是一名海军中校,叫苏昌运,此时正坐在常浩南和王晓模身后,介绍着刚才飞行过程中的细节:

  “本来应该是35个假目标加3艘舰艇总共38个,但是我们在目标海域发现了一艘违规的渔船,所以就又多出来了一个。”

  “那这艘渔船最后……”

  尽管这件事跟测试没什么关系,但常浩南还是有点按捺不住好奇心。

  “我们通过北海舰队指挥部联系到了110大连舰,最后把他们给抓住了,发现是一伙搞偷渡的。”

  “行吧……也挺好。”

  旁边的王晓模露出了个有些无奈的笑容:

  “能成为咱们国家有史以来第一个预警机指挥下的战果,某种程度上算是载入史册了……”

  “而且还给咱们提供了一个渔船的典型信号特征。”

  常浩南在旁边补充道:

  “以后可以加入到反舰武器的白名单里面去,或者至少瞄准系数给排到最后,免得误击……”

  这里的其他人自然不知道雄风3打渔船的梗,所以也只当是他在未雨绸缪。

  一番小插曲过后,众人还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了雷达数据上面。

  数据总共有两组,一组是原始的,另一组是经过识别算法处理过后的。

  除了用于对照之外,其实这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别,本身也可以作为判断目标性质的依据——

  由于雷达显示器并没有专门进行设定,所以输出到上面的结果都是一个圆点。

  但在后台的运行日志中,却可以明显看出不同。

  最直观的就是,后者相比前者,数据层次更加丰富,或者说是鲜明。

  “1和2这两个目标,四个方向,各自两组数据,第一组直接被隐藏在了海面杂波里没看见,第二组看见了但也很微弱,应该就是模拟的潜望镜……”

  “3到16这几个,RCS倒是都挺大,但是在第二组数据里面就暴露出来了,跟36、37、38这三个目标的信号特征完全不一样……考虑到数量上的区别,前面那十几个应该是不同的大型角反射器,后三个应该是那三艘真正的军舰……”

  “17和18,四个方向探测到的信号特征几乎没有区别,应该是小型的角反射器,用来模拟快艇或者巡逻艇的……”

  “……”

  常浩南每说完一句,苏昌运就跟舰队方面发过来的“标准答案”对照一下。

  最后除了把“礁石”和“小型舟艇”给判断反了之外,剩下的全部正确。

  就第一次测试而言,结果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雷达和计算机不会知道人类对目标的定义是什么,它只负责找出区别。

  至于对不同特征的信号进行归纳分析,那是需要后面慢慢标定的。

  比如有A特征的目标是大中型水面舰艇,有B特征的目标是普通散货船,有C特征的目标是集装箱船……

  实际上,这也正是常浩南跑过来进行测试的根本目的。

  尽管预警机的情况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到遥感卫星上面去,但特征提取和选择标定锚点的方式却是相通的。

  “虽然还不太完善,但潜力确实很足。”

  看过所有结果之后,王晓模也几乎是马上就下了结论:

  “尤其是在诱饵分辨这方面,简直一看一个准,就是可惜需要的储存和运算量实在太大,不太好放在战斗机的雷达上面。”

  “这倒也未必。”

  常浩南这功夫已经在调整参数和标定方式了,但听到对方的话之后还是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战斗机雷达主要功能还是对空搜索,背景比较干净而且目标特征也更单调,我可以写个简化版出来,给1473还有1493系列雷达去用……”

  “!”

  王晓模刚刚其实也就是随便一说,没想到常浩南还真能给整出个可行的方案。

  他蹭地一下站起身:

  “那我去联系一下14所那边,正好这几种雷达,哦,还有346,都还没定型,可以趁这个机会一起做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4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4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