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就叫涡扇20吧!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笔趣阁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867章 就叫涡扇20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67章 就叫涡扇20吧!

  “80吨……那比运8还是要稍微大一些吧?”

  丁高恒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忖片刻,然后对常浩南问道。

  后者点点头:

  “对,目前运8的最新改进型是运8F400,最大起飞重量在65吨左右,极限状态下的载重能达到20吨,不过这就只是纸面性能了,实际不会这么起飞的。”

  常浩南此前参与过运8三类平台的改进工作,对这些指标自然还是比较清楚的。

  稍作停顿之后,他又继续补充道:

  “如果新的中型运输机使用两台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那无论如何肯定要比运8和C130大上一圈,80吨这还是考虑到军用运输机需要过量的结构冗余,而且还有在劣质跑道上进行短距起降的需求,否则要是按照民航机的标准来算,推个100吨左右都绰绰有余。”

  涡扇10的核心机毕竟是4代的底子,哪怕目前因为工艺和材料问题处于较低标定的残血状态,但最终表现出的推力指标也不可能弱于PS90A,而油耗和寿命就更不用提了。

  两台PS90A都能推动百吨级的图214/C909,那两台新发动机显然更是没问题。

  “我的意思是,你刚刚说新机型瞄准的市场是想要淘汰老式C130和安12的用户,这会不会跟他们的定位需求不符?”

  丁高恒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或者说,是立项决策过程中其他人的担忧。

  因为他同时从抽屉里掏出了一个笔记本,把常浩南刚才说的一些要点给记了上去——

  解放军航空兵本身虽然也有中型运输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但是在手头已经有了近二十架各种型号的伊尔76,后续仍然有十几架伊尔76MF订单未交付的情况下,显然并不迫切。

  至少换装优先级不可能高于歼11B和歼10A。

  所以最好还是能通过出口实现快速回本。

  在大型飞机出口这块,华夏其实没什么像样的经验。

  虽然这几年也陆续签署过几笔运8F400的外销订单,但加起来也只有个位数的成交量。

  这种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军售,单个产品身上的利润本就不多。

  每单一两架的生意真就是赚個吆喝。

  当然运8改进型本就是短平快的低成本项目,赚吆喝就赚吆喝了。

  可新机型那是要研发经费的。

  虽说利用常浩南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口碑,当然还有创造的价值,哪怕直接扶一个项目上马也并非难事。

  但最好还是能以理服人。

  这方面,常浩南当然是没问题的。

  因此当即解释道:

  “像是C130那样纯粹的战术运输机,在装备序列里面的定位非常单一,都要配合更大的战略运输机来使用,像美国,以前是C141,后来是C17,苏联人更是直接取消了安12的升级计划,把伊尔76当成通用运输机来用,搭配更大的安22执行空运任务……”

  “但这是大国,至少是地区强国才能玩得起的办法,现在冷战结束,大部分国家都开始放松在军事方面的投入,更是伺候不起这么复杂的体系,所以对于中小型国家来说,其实更需要没有那么专业,但是功能更齐全的型号。”

  “我们这个新型运输机,可以直接参考伊尔76的机身截面,保持或者略微减小宽度,主要减小长度和翼展。这样虽然体量上只比C130大20吨,但是实际可装载货物的体积要多得多,对于中小型国家来说,一种型号包打全部需求,而对于我们来说,也可以作为轻中重搭配中的轻型运输机来用。”

  “甚至还可以考虑在设计的时候就在机翼外侧布置空中加油所需的硬件系统,只要在机舱里安装油罐,就能承担一部分空中加油机的职能……”

  常浩南的思路,其实就是一机多用。

  世纪之交这会的人,尤其是96年以后,重新开始承担外部军事压力的华夏人,其实很难想象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的武备废弛程度有多么夸张。

  毕竟冷战时期,很多军队的目标就已经是“让国民以为自己受到了保护”。

  现在没了来自华约的威胁,那即便没有军队,国民也可以认为自己已经受到了保护。

  所以,别说字面意义上的小国,哪怕是一些过去可以被称为“列强”的国家,军队也是能混一天算一天。

  什么战略运输需求?

  几年都未必能赶上一次的玩意。

  真到了那个时候,去租几架战略运输机嘛。

  抱着这种心态的国家可是相当不少……

  而在听过了常浩南的完整计划之后,丁高恒并没有继续犹豫太久,便开口回答道:

  “装备研发的事情,谁也不可能一言堂,所以具体是否立项,还是要经过航空工业那边的判断,还有上级批准才行。”

  “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看,你的想法应该是可行的……”

  实际上,能表态到这一步,其实就已经是答应的意思了。

  搞技术的,又是领导,自然不可能把话给说得太满。

  “那就麻烦丁主任了……”

  常浩南也松了口气。

  涡扇10设计定型之后的那三个新型号,毕竟是航空动力集团成立后第一批自主立项的项目。

  虽然从他一个重生者的角度看,以后肯定都大有市场。

  但总归还是提前找好下家比较稳妥。

  否则万一他这边研发进度太快,发动机都定型了还没找见合适的装机项目,那可就尴尬了。

  “对了,小常。”

  丁高恒说着把已经记满大半页的笔记本给合了起来:

  “这个新型号发动机,你们准备叫什么?”

  正式的装备型号名称其实是军队给的,有些时候厂家会有另外一套命名系统。

  比如歼5,就是东风101,歼6是东风102……

  但后来国内的研发工作长期处于乱套的状态,逐渐也就放弃了这套规律。

  对于本就是按照军队要求研发的,基本就是直接叫型号名称。

  反过来,军队有时候也会参考厂家的叫法。

  “涡扇20吧……”

  常浩南几乎想也没想,就把这个名字给安了上去。

  “涡扇11是给教8仿制的动力,涡扇12是80年代已经下马的型号,涡扇13是97年黎阳那边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机型号,14这个数涡喷14已经用了,而且也算是新型号,跳过去,涡扇15我准备留给真正的第四代发动机……”

  “与其后面继续一个个排下去,这个大涵道比涡扇对于咱们国家来说算是个全新的开始,所以不如一步到位,直接跳到涡扇20吧……”

  尽管和涡扇10的情况差不多,涡扇15也好,涡扇20也罢,跟上一世的同名型号几乎没有任何技术上的关系。

  但习惯这东西,还是很难改变过来。

  而这方面,没有任何包袱的丁高恒自然是从善如流。

  随后,二人继续聊了些跟涡扇20有关的其它事情。

  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常浩南准备起身离开。

  不过,正当他已经准备找机会道别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一个事情。

  “说起来,丁主任,C808的第一次商业航线运营,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来着?。”

  常浩南问道:

  “我好像还没接到沪飞那边的邀请。”

  之前他本来和栗亚波说好,让后者自己争取参与C808首航的机会。

  但后者半道被他支开,去研究碳纤维激光加工,准备发nature去了。

  这个研究周期就比较长了。

  所以,缺的这块他这个导师还是得给补上。

  听到常浩南的问题,丁高恒愣了一下,旋即意识到常浩南作为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确实收不到沪飞那边的情况汇报。

  “是这样,本来计划是11月份,但是现在可能要延期到明年3月或者4月。”

  丁高恒回答道。

  “哈?”

  常浩南一愣。

  说实话,他已经很久没遇到过项目延期的情况了……

  尤其是C808连取证都已经完成了,后续流程应该畅通无阻才对。

  不过很快,丁高恒的进一步解释就让常浩南从惊讶变成了喜悦:

  “二毛的伊夫琴科和马达西奇那边,在一些零部件的交货方面出了点麻烦,导致量产机上的发动机一直下不了线,现在乌法发动机工业联合体还有莫斯科礼炮工厂正在想办法填补这个空缺……”

  “那可太好……”

  这本来就是常浩南布局的一部分,因此他此时的表情大概跟吉姆哈克刚听到前首相因心脏病而挂了的时候差不多。

  几乎把自己两辈子经历的全部痛苦给回忆了一遍之后,才勉强压住笑容:

  “那可太遗憾了。”

  “按照合同,他们恐怕要赔给我们一大笔违约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4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4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