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学制_家祖左宗棠
笔趣阁 > 家祖左宗棠 > 第156章:学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6章:学制

  1906年的最后1个月,是1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1个时代的开始。

  在经过多年的改造,全国大部分地区科举与新式教育之间的转换都已经基本完成,此前在东南地区推行的庚子学制将被推行全国。

  在学制推行之前,许多新学的概念早就出现在人们的认知中,并在各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首先是拼音字母,这里的字母的意思其实是声母,最初拼音的讨论也是非常激烈,有人认为应该使用汉字,有人认为应该使用拉丁文。

  这其中问题也1大堆,抛开民族和文明问题不谈,中文和西文字母都存在1大堆的麻烦,其推行过程可谓是1波3折。

  比如官话切音字母,它以汉字符号为字母表示,就存在浊声表达不全,拼写既不合古律,也不合通例的问题,而拉丁字母则有着字母符号冗余等问题。

  因此,经过多年的音韵学辩论之后,最终形成了拉丁字母方案和记音字母方案,但汉字的表音能力确实不如身为表音字母的拉丁文,而左念微秘密提供的字母方案又足够简洁,最终在东南的“实验田”里面试验之后,学部还是选择了拉丁字母作为拼音,辅助汉语读写。

  除了拼音,标准简化汉字和官话的推广虽然没有那么多争议,但难度却不小,对于这两者的优点,大家是心知肚明的,前者可以降低书写难度,便于扫盲,后者可以降低区域间的沟通难度。

  但到底怎么简化,哪些同音字需要合并,俗体字正规化的过程也是问题频发。

  在各种新事物、新文化的冲击下,如此种种,争议不断,但总是要走的,磕磕绊绊的也能往前摸索12。

  不过,也不知是有了这些东西的铺垫,还是说有什么其他原因,相比之下,学制的推行却更容易些。

  庚子学制共3段4级,分为普通学业、师范学业和实业学业,师范以规模培养小学及中学教员为指导,实业学业以快速培养高素质技工为指导,完成规定标准普通学业总需16-17年,标准师范学业总需16年,标准实业学业总需12年。

  初等教育段:分为初等小学和高等小学两级,入学年龄为5-11岁,共6年。

  初等小学3年,涵盖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的基本内容,开设正音、识字、国文、算术、手工、体操、遵生(即卫生)等7门课程。

  初等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人均必须进行,贫困之家的男孩可延至5年,女孩可延至7年。

  在学业结束之前,学生需能熟练运用拼音、掌握500个常用字、10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乘除法方可获得毕业证书。

  同时,这1标准也是脱盲的标准,按照规定本国对于知识水平的认证是以“学力”为标准,简而言之就是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经验等,但由于现实因素限制,只能在脱盲阶段以学力为评定,其他阶段都只能以“学历”为标准评定。

  当然,也有人提及汉字记忆难,主张以记音字母拼写代替汉字读写成为扫盲标准,但此等操作普遍被质疑有喧宾夺主之嫌,最终自然是被否决了。

  高等小学3年,开设国文、算学、科学、修身、国史、地理、手工、体操共8门课程,男子手工课附设工农课,女子手工附设女红课。

  中等教育段仅设不分级中学,但专为女子设女子中学,入学年龄为9-16岁,共4年。

  中学的课程在高等小学的基础上增设外国语,各地可以依据各地的特色选择学习英文、法文或德文。

  科学课被拆分为物理、遵生和化学,国史上升至历史,会讲述1些欧洲史,同时在修身课之外增设法律课,讲述政治和法律,手工课也被拆分,除了手工,还有绘图和乐歌,但具体能够落实的依然只有大城市的重点学校。

  体操课将会上升为体育课,与西欧国家1样,除了标准的体育项目,每年还会有兵操考核,军姿、队列都需要考核。

  相较于普通中学,女子中学在课程上会缩减许多科学课和算学课,侧重文史,体育课也仅保留室内部分,但会增加家事、园艺、女红等课程。

  高等教育段设立预科与本科,其中预科2年,本科3至4年,入学年龄为14-30岁。

  预科和本科阶段将会分科教育,预科分科学、文学两大类,不再划分学科,本科分文学、科学、法学、商学、工学、医学、农学7大科,然后再划分学科,其中医、农两科为4年制,其余为3年制。

  大学分为国立大学和地方公立大学两等,前者由学部建立、管辖和拨款,后者由地方设立,可依法接受社会注资。

  与普通教学业类似,师范学业和实业学业也与常规教育有着平行的标准,如师范学业会设立初等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分别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平行。

  初等师范学校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1共5年,与常规中学相比,其增设教育学、教育理论等专业课程,第4、5学年安排实习,毕业者授予小学教育资质证书。

  高等师范学校则招收中学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分预科两年,本科3年,第3学年安排实习,本科毕业者授予中学教育资质证书。

  实业学业则更加下沉,设立甲等实业学校、乙等实业学校和丙等实业学校,分别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小学平行,主要面向较为贫困的家庭,许多实业学校还会专门开设工读班。

  甲、乙、丙3等实业学校学制均为3年,共分工、农、商3大类,甲等学校包括1年预科、两年专科,这些学校往往都会与当地的工厂签订合同,安排学生在此处实习。

  除了学制的安排,学部还对学生、教师着装有着确切要求,如教师必须穿着深棕色汉正装,中学起,学生在文化课期间需穿着黑色款的学生汉正装,实业学校可穿工装。

  除了标准的学制,还有许多人实际上是不满足学校的入学要求的,因此中枢还建立了语文传习所,用以推广语言和文字,但由于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实际效果1般,只在城市中进展较为顺利。

  庞大的工业化对于人才的需求始巨量的,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实业学生的占比非常大,达到了63%,其中大部分人都依托于企业而存在,学校仅仅是1间发放学历的办公室而已。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这样的学校,即学校设在工厂中,学生也全程在工厂中的实业学校也是非常常见的。

  “青木君,中国又进了1步啊......”西园寺公望站在日本公使馆楼上,这座公使馆今年刚刚修理1番,但这并不能让西园寺公望高兴,因为他很清楚,这意味着日本又撤去了几个驻外使馆。

  不远处的街道上,京城中的学生们正在游行,庆祝新式学制的推广,他们是那样的青春活力,那样的蓬勃向上

  十年前,整个亚洲只有日本拥有成体系的现代教育,彼时的中国只有在2百多年畸形发展下的与其人口完全不匹配的、残破的古典教育,但十年后,中国虽然才刚刚开始铺开现代教育,但依托于其庞大的人口和先发地区,所产生的力量依然是艰难求生的日本所难以匹敌的。

  西园寺公望很清楚,教育才是强国的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工业也好,军队也好,都无从谈起。

  “青木君,你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中学生吗?”

  “至少有6十万,西园寺君。”站在西园寺公望身后的青木宣纯应道。

  青木宣纯少年时正好赶上明治维新,接受了全面系统的西式教育,又因种种因缘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日本的侵华计划中,其被称为“第1中国通”,前后在中国待了近2十年,从最开始的清廷、北洋,到后来的南洋、东南,再到如今,即便是战后,他组织的青木机关也1直在中国活动,直到革命之后,才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其本人也只能来到使馆担任武官。

  “6十万啊,帝国培养至今的中学生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而着只是中国在读的人数。”

  随着西园寺公望的1声感慨,两人1齐沉默,耳边只剩下外面游行的欢呼声。

  突然,1阵吵闹声在使馆内响起,青木宣纯转身走到门口,刚刚想出声呵斥,就见1个人冲了上来,与他撞了个满怀。

  “8嘎!”青木宣纯伸手1巴掌打在对方脸上,将他直接打到在地。

  还没等青木宣纯有下1步动作,就听见那人趴在地上哭喊着什么:“天皇陛下......”

  青木宣纯1把拽起眼前的人,连忙问道:“陛下怎么了?”

  “陛下驾崩了......”眼前人1手捂着脸颊,1边鼻涕眼泪1大把的哭道。

  “什么?”

  还未等青木宣纯说些什么,只听见身后咚的1声,西园寺公望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49.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4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